
登金陵鳳凰台
歌曲以大調的旋律與悠揚的音調,隨著詩句的流轉而產生樂聲的共嗚,適切的表達出詩句的意涵。旋律彷彿是時光機,牽引回憶,歌詞被音樂完美地演繹出來,每個音符都是一段時光故事,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。
原詩
唐 李白 《登金陵鳳凰台》
鳳凰台上鳳凰遊,鳳去台空江自流。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
歌詞
鳳凰台上鳳凰遊,鳳去台空江自流。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
團隊&創作理念
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在於自然而出奇的遣詞造句,此詩以縱觀故國河山為起點,於是詩的情感隨著景物變化而生,意象的對比顯得特別突出,「鳳凰遊」與「鳳凰台空」的強烈對比,「埋幽徑」與 「成古丘」的冷落清涼,「三山」與「二水」自然境界,對於「浮雲」的惆悵,「長安不見」的無奈與憂愁,詩人豪放氣質與感傷的情感化為天人合一。
歌曲以大調的旋律與悠揚的音調,隨著詩句的流轉而產生樂聲的共嗚,適切的表達出詩句的意涵。旋律彷彿是時光機,牽引回憶,歌詞被音樂完美地演繹出來,每個音符都是一段時光故事,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。